黄金白银走强,新能源汽车能否顶住?

作者: bet356亚洲版本体育 分类: bet36体育在线 发布时间: 2025-10-20 09:11
黄金白银蹭蹭涨,新能源车先顶不住了?“原材料成本上涨加上购置税政策调整,很可能引发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轮洗牌。”文/巴九灵 黄金真是疯了,4200美元/盎司,全球金价刷新纪录,今年迄今已上涨50%以上。目前还很难确定上限在哪里。白银现货价格也创 45 年来新高。最后一次记录是在 1980 年创下的,当时亨特兄弟试图操纵市场。而且这种增加还将继续——伦敦白银库存已经很低,目前有 1500 万至 3000 万盎司白银通过昂贵的金条运输方式从纽约运往伦敦,以提供流动性。 “三兄弟货币”之一的铜也未能超越,今年迄今已上涨近20%。随着印尼Grasberg矿因泥石流事故宣布停产,铜价将持续上涨nue飙升至高水平。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它被资深大宗交易分析师赋予了一个新的绰号:21世纪的新石油。不过,今年的市场不仅仅是黄金、白银和铜的表现,很多主要有色金属和贵金属都齐涨。看到这一幕,对这些金属需求量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伤心了:成本节节攀升,是在逼我涨价吗?金银铜“三兄弟”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在工业领域早已不求回报。尤其是“老大哥”黄金,不仅是中国大妈们的最爱,也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宠儿。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黄金可以保证点火系统、传感器接口和控制单元中信号的稳定传输,降低电阻,提高汽车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原来是这样o 常用作防腐涂层,保护电池接头、电子连接器等关键车辆部件免受氧化和腐蚀,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 “二师兄”白银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产品。事实上,工业需求占白银总需求的59%。 2024年,SA光伏领域新增装机容量将超过600GW,白银年消耗量将增至6100吨; AI数据中心、5G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白银消费量将同比增长三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年销量突破2000万辆,白银消费需求将达到500-1000吨。光伏电池生产车间的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常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传感器和智能部件,以提高信号性能。l 行为和准确性。据世界白银协会统计,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的白银消耗量较传统汽车分别增长21%和71%。尤其是高端纯电动车型,用银量比混合动力车型高出40%。至于“三弟”铜价上涨,也得益于强劲的工业需求。还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铜消耗与传统汽油车不在一个水平。据CRU统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铜消耗量将达到200万吨。新能源汽车中铜无处不在:锂电池中的电极箔、连接片;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铜排和布线电缆;电机使用大量的铜绕组。除了整车之外,充电设施也是“大铜”。电缆、充电桩和充电枪需要大量导电电缆。例如,直流充电桩的用铜量高达60公斤。高盛数据显示,一辆传统汽油车需要20公斤铜,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60公斤铜,一辆纯电动汽车使用铜量高达83公斤,是传统汽油车的五倍多。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供应不足,白银和铜价的上涨将长期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例如,铜价短期上涨的原因是印尼和智利的铜矿已经停止运营,减少了生产工作。但从2011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全球仅发现了15个新铜矿,地质条件比上年更差。 2020年之后就没有再勘探过铜矿地点。银矿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除了矿山产品的减少近十年来,品位也在不断下降。如今,白银开采通常是提取其他金属过程的副产品,因此很难快速增加供应。在智利,工人们在铜矿中加工铜。除金、银、铜外,新能源汽车对其他姊妹金属的需求比汽油车更丰富、更有价值。它们的价格与黄金、白银和铜一样上涨,进一步侵蚀了新企业的利润率。这就是能源。其中,占汽车总成本40%至60%的电动电池,消耗了元素周期表中一半以上的元素。与电池相关的主要金属锂、钴、镍、铂等今年要么疯狂上涨,要么处于涨价前夜,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本轮涨价的“主力军”。铂金,一种被认为是“替代品”的贵金属年初以来,其价格上涨了约68%,涨幅比黄金还要夸张。铂金的化学稳定性、高吸附能力和晶体表面的比活性决定了它最适合作为燃料电池催化剂。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催化剂是铂+碳制成的催化剂,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30%至40%。 今年以来,铂金价格暴涨,导致燃料电池催化剂价格上涨30%。钴原本是金属界的“小透明”,但因其66%的供应量用于新能源电池而被称为电动汽车的“超级金属”。钴常用于高端电动汽车配置的三元锂电池。它可以赋予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提高 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循环寿命提高30%。 F又比如,宁德时代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钴含量为12%。工作人员对锂离子电池进行自检。耶萨曼称,由于占全球钴产量76%的刚果民主共和国实施出口禁令,全球钴有效供应量减少34%。年初钴在15.9万元/吨,如今直接冲至33.7万元/吨。据Bloombergnef研究机构测算,如果钴价每吨上涨1万​​美元,一辆中型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将增加约320美元。钴价每上涨10%,三元电池生产成本将增加约2.3%。如果钴价超过40万元/吨,电动电池的成本将增加8%至10%。说完电池,我们再来看看新能源车企的最爱——铝。10月份铝期货上涨至每吨2780美元以上,创三年多以来最高水平。近年来,铝材料在车身制造领域掀起了一股“瘦身旋风”。在车架、车门、引擎盖、底盘等处使用铝合金可以显着减轻车身重量,提高能源效率。如今,超过50万辆电动汽车的铝材使用率不足70%,这使得它们很难被定位为豪华汽车。目前的主要趋势是减轻中低端车型的重量,提高铝材料的使用率。预计今年全年汽车用铝需求量将突破1000万吨。尽管铝价涨幅还不是最严重,但花旗银行判断,2026年之前全球铝过剩量正在快速下降。全球铝市场正面临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供应短缺,铝价将持续走高。未来几年有望增长 50% 至 60%。最后大幅上涨的,是近期舆论中心的敌人——稀有金属。从永磁电机到电池,源自稀土的NDFEB永磁体悄然改变了电动汽车的成本结构。一辆 Tesla Model Y 需要 2.5 公斤氧化镨和氧化钕。看似微不足道的灰色粉末,却占据了高端模型电机成本的30%。但受调控、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稀土精矿价格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仅上涨56.53%。近期,包钢、北方稀土两大稀土龙头相继发布公告,将上调四季度稀土价格,环比涨幅达37%。预计未来每辆电动汽车的价格可能上涨2000元。各种稀有米的价格是多少?中国品牌博览会上展示的产品真的高得离谱吗?随着各种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一些车企已经出现了调整供应链的迹象。例如,比亚迪签署长期锂矿供应协议锁定成本,蔚来加速磷酸铁锂电池车型占比,试图缓解镍钴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然而,涨价的“场外因素”——按下减税暂停键和开征汽车税的政策——可能会产生更为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寒冷的倒计时已经开始:2025年12月31日,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免征汽车购置税政策结束(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不超过3万元),也是2025年“国家补贴”窗口的最后期限。未来两年,新能源汽车购车将停止,因每辆车减税额不超过15000元。这意味着成品车价格将较2025年上涨5%。 来源:TS政务网 或许正因为如此,今年9月和10月,中国汽车市场开始了史上最密集的“新车潮”。汽车制造商希望搭上最新的政策列车,担心明年会失去价格优势。就连已经结束外卖大战的京东,也与CATL、广汽艾安合作推出了“京东新车”,预计售价10万至12万元。当然,也有一些厂家愿意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蔚来表示,如果现在锁定订单完成,由于厂家原因车辆需要明年交付,购买者可以使用购置税优惠券降低车辆价格,最高可达15000元。部分产品“鸿蒙系列”诗文杰、尊杰,理想汽车也获好评也制定了类似的计划。高端机型仍有利润空间补贴用户,但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的厂商却难受。除了税收因素外,根据最新发布的《公布2026年至2027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国家还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要求。例如,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的纯电动续航里程门槛由之前的43公里提高到100公里。仅此一点就扼杀了众多厂商的命脉。由于部分混动车型主攻低端市场,入门版纯电动续航里程只有几十公里。与此同时,对电能的消耗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制。这意味着符合技术要求的车型将减半发行,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型将减半发行。技术要求可能会全额增加,这意味着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将增加10%。 “伪新能源”车型的低端车型通常售价在10万元左右,受众对价格非常敏感。如果正常销售,这相当于价格上涨 10%。消费者的决定很容易转向寻找替代产品(例如汽油车)。如果你自己缴纳购置税,你的利润空间就很小。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一般都会被挤出新能源汽车市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真的会看到价格上涨吗?补贴政策的拒绝和原材料的上涨导致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这种情况早在三年前就发生过。 2022年,新能源补贴标准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降低30%。电动电池三大主要金属锂、镍、钴价格将上涨。一个同时,芯片也会出现短缺,这将导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普遍增长。当时车企常见的解决方案只有三种:直接涨价不变调、变相降价涨价不变调、限期自掏腰包。然后,车企通过技术升级和规模效应,在补贴退坡过程中逐步覆盖补贴退坡的成本。那么,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会上涨吗?从原材料价格涨幅来看,部分金属价格短期内难以逆转,成本压力着实落在了各家车企的身上。尤其是中高端车型,高端电池和铝材成本的上涨影响更大。结合市场分析,另一个不成熟的预测可能是中高端高端品牌,这次可能会像特斯拉一样,通过“削减调整”的方式,去掉花哨的功能,提高车辆的性价比,以降低不断上升的成本,但竞争将异常激烈。对于高端豪华品牌来说,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一些车企的品牌形象已经确立。购置税补贴只是安抚初级用户的一个临时办法。高端豪华车本身就靠旗舰技术和品牌思维来竞争。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得到一个涨价的好机会。结合购置税政策调整,可引发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轮洗牌。在“反内卷化”的主旋律下,通过制定标准,一些技术落后的车型被淘汰出市场。然而,那些这种模式往往在品牌的思维和技术上存在严重的同质化,并且经常参与价格战。我短期内,可供消费者选择的车型范围可能会缩小,留下一些价格实惠但品质优良的品牌和车型。再加上购置税的影响,整体均价将会上涨。但总体效果是积极的,那就是倒逼车企开发真正的技术,尤其是乘坐的优化。经验,提高安全性和竞争力。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您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